4月2日,记者采访获悉,江西省LED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去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3亿元。但由于国家缺少统一的LED标准,各地都在积极牵头制定地方标准,而多重标准“打架”、行业标准无强制性也让部分产品质量不容乐观。
专家建议,未来LED标准的发展趋势,必然会向着强制性靠拢,提升市场准入门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劣币”驱逐出终端市场,让“良币”为终端消费者带来实惠。
江西厂商采用广东LED标准
3月29日,江西奥其斯宣布与深圳长运通光电合作,采用广东LED(发光二极管)标准,发布“去光源化LED标准光组件”新技术及新产品。据了解,这是广东省LED标准首次被江西省企业采用。
标准决定质量,广东省标杆质量联盟秘书长洪震表示:“广东省LED产值接近全国一半,率先推出标准,已得到一批企业响应,有望成为行业规范。”公开资料显示,广东省LED标准光组件规范获得多家企业申报。目前,TCL集团、佛山照明、长运通光电等8家单位联合申报的提案已经获得通过,多家企业组建了“LED照明标准光组件检测联合实验室”,用于检测企业内部及联合提案企业的标准光组件产品。检测联合实验室”,用于检测企业内部及联合提案企业的标准光组件产品。
一些获得授权的企业已开始大力推广其照明产品。例如,雷士照明20万只LED标准光组件产品已率先实现贴标销售,这些产品目前已在广东、广西、上海、浙江等地市场铺开,并获得了不错的销量,仅是广州、深圳几天就销售了3万套。
由于缺少统一标准 产品按客户要求做
赣企为何采用外省LED标准?“奥其斯本身就是从广东过来的企业,采用广东标准也无可厚非。”江西省LED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章少华表示,LED推广的最大难题是质量把控,而由于国家目前缺少统一的标准,所以各地都在积极牵头制定地方标准。
事实上,2010年5月6日,江西省质监局就对江西联创光电等单位起草的《室内照明用LED管形灯》和《室内照明用LED球泡灯》等标准进行评审,最终获得通过作为地方性标准发布。2012年,江西成立LED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目前,江西省已经出台了多项LED标准,但大都集中在终端市场,面向路灯和室内照明等领域,而对于芯片等上游产品的标准规范仍属空白。于芯片等上游产品的标准规范仍属空白。
“我们主要生产LED芯片,现在没有标准,我们也只能按照客户的要求来做。”省内一家大型LED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晶能光电CEO助理王琼表示,LED属于高新技术行业,产品技术更新速度过快,也是导致相关标准跟不上的一大原因。
经过多年培育,江西省LED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联袂福建跃升为全国四大LED产业聚集地之一。据了解,江西省已培育应用产品生产及相关配套企业50多家,去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27.5%。
而南昌作为中国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之一,在半导体照明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相比广东主要集中于下游产业,安徽、福建主要做上游产品,江西省的LED产业尽管总量不大,但产业链相对完整,这也从一定意义上对行业标准体系的完善有着更加迫切的需求。”省工信委电子信息处幸智表示,行业需要尽快设立标准,对产品品质有要求是对消费者最基本的尊重,同时作为厂家也可以实现标准化生产,对降低产品价格大有裨益。求是对消费者最基本的尊重,同时作为厂家也可以实现标准化生产,对降低产品价格大有裨益。
多重标准“打架”催生乱象
“企业有责任感,才是做好产品的关键,跟标准关系不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LED生产商告诉记者,传统照明有标准出台,终端市场却也不乏以次充好的例子。
从LED照明行业来看,产品质量不容乐观。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布2013年LED照明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显示,LED照明产品抽样合格率不到80%,飞利浦、德力西等著名品牌更是上了LED照明质量黑榜。
记者了解到,目前针对LED的标准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强制标准,但凡涉及使用者人身安全的相关规定均纳入强制认证范围之内;另一种则为非强制标准,即大家经常说的CQC认证标准,企业可以选择性地进行认证。
记者走访多家LED灯具生产商了解到,他们对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态度一直很暧昧。一方面,他们高喊行业标准太多,导致LED行业乱象丛生;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太希望国家标准出台,特别是产品定位低端的厂家。因为标准的出台便严格界定了产品合格与否,消费者便有了评判的依据。
在幸智看来,LED标准普及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用户端,只有达到标准的产品,消费者才能购买;另一方面从国家层面强制执行,不达标准便不准产品进入流通渠道。“未来国家标准的发展趋势,必然会向着强制性靠拢,硬性提升市场准入门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劣币’驱逐出终端市场,让‘良币’为终端消费者带来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