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了解,虚拟制片实验基地是云南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携手云南星樾传媒、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却月数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在871文化创意园区创建的西南地区首个校企协同虚拟制片实验基地。基地的建成不仅为云艺学生毕业作品《使命与救赎》的拍摄提供了实践平台,更标志着云南高校影视教育正式步入“数智时代”。
首次将LED虚拟拍摄技术引入教学体系
云南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党委书记洪志明介绍,高校要培养真正适应未来行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将前沿科技融入教学实践。
据悉,LED虚拟制片技术技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重构影视工业流程,从《曼达洛人》到《雷神4》,国产电影《长空之王》,众多国际大片都借助这一技术实现了突破性的视觉表达。
由云艺学生拍摄制作的《使命与救赎》,全程采用LED虚拟拍摄技术制作,其探讨的主题涵盖了战争、环境灾难与人类希望等深刻议题。借助VP-X3000新型LED环幕系统和Unreal Engine 5实时渲染技术,实现了从预演到后期制作的全数字化流程,大大提升了制作效率和视觉表现力。在校学生在创作项目上采用LED虚拟制片技术,这在云南高校影视教育领域尚属首次。
“首次将LED虚拟拍摄技术引入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在校园内就接触到业界最前沿的技术与工作流程,真正实现与行业接轨的无缝衔接。我们的学生有机会亲手操作这一系统,在LED环幕前实现‘所见即所得’的科幻场景拍摄,这种宝贵的实战体验是传统课堂永远无法提供的。”洪志明认为,《使命与救赎》将成为展示云南高校影视教育成果的有益尝试。
开机仪式上,洪志明对参与电影制作的同学们表达了殷切希望:“你们将亲历影视技术变革的前沿,亲手探索内容创作与科技融合的无限可能。希望你们珍惜这次机会,不仅学习技术操作,更要思考科技如何服务于艺术表达,如何让技术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有力工具。”
他也表示,未来还将与三家企业一起,共同推进虚拟制片技术在文旅宣传、非遗数字化等更多领域的创新应用,并计划于明年联合举办"云南高校虚拟制片创作大赛",为西南地区影视教育数字化转型贡献"云艺方案"。“这次产教融合的深度实践,既能培养一批具备国际视野的数字影像人才,也能为云南文创产业注入新的技术动能,最终实现‘人才培养-产业升级-文化输出’的多维价值共振。”洪志明说。
西南首个虚拟数字影棚 推动区域影视产业升级
据了解,星樾数字实验室是盘龙区2024年引进的西南首个虚拟数字影棚,星樾传媒采用了影视级LED显示屏构建立面曲屏,支持虚拟制片(VP)和扩展现实(XR)两种拍摄方式,全面赋能内容创作。可将千里之外的壮美场景搬进虚拟影棚,也可将“心中所想”变成“肉眼可见”,大大提高了影视制作效率与灵活性,缩短制作周期,降低制片成本。该合作项目不仅提供设备和技术上的支持,更涉及资源的深度整合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这种新型产教融合模式让教育资源与产业前沿实现无缝对接,每年将惠及各高校学子,使他们能够掌握从创意构思到实际拍摄的全过程技能,显著增强就业竞争力。
据项目负责人透露,此次合作将在影视工艺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区域文创生态赋能及教育数字化转型四个层面展开,预计带动相关就业岗位超过500人以上,并为西部地区影视教育提供可复制推广的“云艺模式”。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各方计划进一步深化合作,探索虚拟制片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这是一次真正面向未来的校企合作,将为云南培养一批数字时代的影视创新人才。
据盘龙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实施“政企联动+产教融合”,共同打造以影视体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来源:都市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