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ED显示屏上市公司普遍陷入净利大幅下滑甚至是亏损之下,2021年已经悄然走来。笼罩在一片阴云中的LED显示产业链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Mini LED。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整个Mini LED产业链中,设备厂商已经率先感受到了这种温暖,并已经展开了一场竞赛。
不管是科创板IPO已经审核通过的新益昌、亦或是刚刚收购Uniqarta的K&S,还是斩获希达7000KK MiniCOB产能大单的ASM太平洋,甚至是宣布完成1亿元B轮融资的普莱信智能,过去的两个多月里,Mini设备端传来的好消息也预示着Mini LED正加快走向大规模的商用。
其实,在2020年,Mini LED直显已经开始在部分高端的会议室和商业场所开始小规模应用,TCL、小米等已经推出了Mini LED背光电视。但这离规模化商用显然还尚有距离。后续设备、产业链配套以及消费端的接受程度都将成为这场竞赛中的变数。来自设备端的引擎力量能否带动,还尚未可知,但一切正在朝着积极的一面变化。
设备厂商认为MiniLED和Micro LED各具特点,他们并非谁取代谁、谁是谁的过渡问题。在背光和大屏幕直显领域,MiniLED更合适;而在小屏幕超高清晰领域,Micro LED会更合适。MiniLED在显示领域将会成为大赢家,且不容易被Micro LED所取代。
如我们所见,2019年,各种MiniLED产品花式出场,潜力开始释放,发展趋势也已清晰明朗。2020年起,MiniLED将会有一番作为。不过,这个过程仍存在许多技术挑战。由于MiniLED使用量相比传统LED使用量呈现倍数增长,无论是MiniLED背光还是Mini RGB显示应用,各环节厂商都必须攻克速度、精度、一致性与良率等问题,才能降低成本,从而实现终极大规模商用化的美好愿景。速度、精度、一致性与良率等技术难题贯穿MiniLED设备、芯片、封装到应用端整个产业链。
Mini LED相比传统LCD屏幕具备高对比度、高亮度、广色域、广视觉以及超薄等诸多明显优势。与OLED相比,则具备色域更高、亮度更强、分辨率更突出等特点,在用户关注度高的成本、使用寿命等方面更是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
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以来,产业链上下游在Mini LED技术研发的总投资规模已超过265亿元。Mini LED作为集面板、集成电路和LED等多种产品于一身的多产业交叉的产品,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纷纷进行产业布局和投资。此外,Mini LED背光电视的出现,不仅短期内提升了LCD的技术优势、延长了LCD产品生命,长远来看,Mini LED也为Micro-LED技术储备、产业链协同和大规模商用做好了前期铺垫工作。
Mini LED 已实现小规模量产,背光应用在终端厂商的带动下将率先实现规模化商用。目前,全产业链已具备技术、产能、良率的条件,Mini LED 成为 LED 显示发展新周期,短期内将实现放量。从应用角度看,Mini LED 目前拥有两种应用路径,一是取代传统 LED 作为液晶显示背光源,采用更加密集的灯珠间距,以直下式背光方式,改善背光效果;二是以自发光的形式实现 Mini RGB 显示,采用比小间距更加密集的芯片分布,实现细腻的显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