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Mini LED产品密集发布,苹果、TCL、海信、华硕、群创、友达、京东方等巨头纷纷推出Mini LED背光或类似技术的电视、显示器、VR和车载显示等终端产品。
据媒体报道,苹果最快也将在2020年四季度至2021年上半年分别推出配备Mini LED背光显示的iPad与MacBook。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品牌,苹果有非常强势的风向标作用,苹果公司的加入,预计会带动产业风潮,加速Mini LED产业链标准的形成和快速成熟。
Mini LED,又名"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是指晶粒尺寸约在50-200μm的LED,其晶粒尺寸和点间距介于传统小间距LED和Micro LED之间。
作为从小间距LED向Micro LED演进的过渡形态,Mini LED生产工艺相对成熟,在Micro LED存在技术瓶颈无法快速发展的情况下,Mini LED成为各LED企业的发展突破口。
根据数据显示预估小间距市场将在2024年有望达到97亿美金市场规模,复合增速达30~35%,而其中Mini LED有望达到50~60亿美元市场。而当前利亚德、洲明科技、雷曼光电纷纷推出点间距在P0.6~P0.8的产品,并获得了市场的好评。
Mini LED作为Micro LED的前哨站,在Micro LED之后被提出。由于Micro LED存在微缩制程、巨量转移及全彩化等关键技术瓶颈以及高成本问题,故先发展晶粒尺寸更大、仍可使用传统制程技术、技术实现难度更低的Mini LED作为过渡。
从应用领域看,Mini LED的应用仍以作为背光显示为主。Mini LED作为背光源应用于液晶显示屏,可通过区域调光提高对比度,实现HDR等精细化显示效果。能够让LCD面对OLED挑战时能够在显示性能方面恢复竞争力,加上成熟的工艺和更长的寿命,LCD+Mini LED背光在近几年中大尺寸显示领域有非常巨大的发展空间。
Mini LED背光显示带来高动态范围、高色彩饱和度、长寿命和省电等优点。结合倒装COB或IMD技术,Mini LED可实现1mm以下点间距显示,像素密度高于小间距LED且可实现低亮度下高灰度显示。
相较于传统的LED背光条而言,Mini LED背光能够实现区域可调光,提示显示效果在对比等方面的效果,而相较于OLED电视机产品,在成本方面更加有望获得消费市场的认可。
Mini LED背光由于芯片数量消耗较大,调光区域较为精细等原因导致生产成本相较传统LCD更高,因此目前主要用于8K超高清液晶电视、高端电竞笔记本电脑和超高清显示器等高端显示产品。
虽然Mini LED芯片在生产线的线宽精度和芯片小型化等环节具备一定难度,导致产品附加值高于中低端芯片产品,但目前技术储备已较为成熟。
目前全球主流厂商基本完成了Mini LED完成Mini LED背光研发进程,进入小批量试样或大批量供货阶段,如上游LED芯片厂商三安、华灿、晶电等,中游封装厂的国星、瑞丰、晶台等;下游面板厂的群创、友达、京东方、华星等,LED显示屏厂商利亚德、洲明、奥拓电子等。
三安光电高端产品已涵盖汽车照明、Mini LED、红外/紫外LED等。华灿光电Mini LED技术开发已相对成熟,19年9月底在深圳发布新一代Mini LED产品,聚焦MiniLED显示技术开发与应用。
晶电400微米Mini LED RGB显示屏封装已于2019年第3季量产,MinLED背光产品则在2019年下半年量产,小量出货包括27吋电竞显示屏幕与100多吋的大型显示屏幕。
乾照光电Mini LED第二代产品已完成性能优化,目前与相关客户配合验证中。兆驰股份LED为全产业链布局。
随着上游积极扩产和良率提升,预计Mini LED芯片成本将持续下降,而成本下降也将加速Mini LED的普及。
Mini LED背光技术的产品在终端厂商方面的布局也在有序推进中,电视机类产品的供应商最先应用的预期是TCL和三星,而在笔记本电脑和显示器的应用台湾企业微星已经有发布新品,未来更为受到市场关注的是苹果的相关产品发布。
根据国信证券市场空间预估,Mini LED显示屏未来5年市场可增长至350~420亿,背光屏市场未来5年可增长至100~150亿,其中一般直显市场LED灯珠成本约占屏成本40~50%,而Mini LED背光市场LED灯珠占屏成本约30~40%,则两者预计共同拉动LED灯珠市场约200~285亿,考虑Mini LED芯片成本相对较高,预计可带动LED芯片约120~170亿市场需求,将大幅带动产业链相关公司的业绩弹性。
根据第三方调研机构预测,到2023年,快速增长的Mini LED背光出货量将在大尺寸电视、显示器、车载等方面带来至少约600万㎡的相关基板需求。目前Mini LED还处于发展初期,随着产业链成熟和下游需求放量,Mini LED价格可能进一步下降,Mini LED背光有望在电视、电脑显示器、平板电脑、汽车面板等终端迎来快速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