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清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设计师 林洋
他的设计不为追求风格,他说如果最开始就形成一种风格,对设计无疑是一种束缚;他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7年的任教经历,让他在设计领域不断地摸索与探寻,丰富的经验累积也让他在设计的道路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儒雅睿智,设计风格多变,他就是本期的主人公林洋。
个人简介
1993年7月: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
1993年7月至2007年:工作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环境艺术系 讲师
2007年至今:工作于北京清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总设计师
主要项目
保利博物馆室内设计、中国现代文学馆展陈设计、保利大厦饭店改造整体室内设计、中国印钞造币博物馆展陈设计、中国美术馆改造工程室内部分设计、中国科学院研究院研究生院室内设计、首都博物馆新馆展陈设计、邓小平纪念馆展陈设计、北京画院国际艺术交流中心室内部分设计、南通博物苑展陈设计、新保利大厦室内部分设计、新保利博物馆室内设计、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展陈设计、上海世博会-文明馆及中国馆展陈设计、上海世博会-未来馆展陈设计、武汉保利文化广场、重庆保利、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巴基斯坦大使馆、特多大使馆等。
设计需要不断地引导和解答
设计师完成设计,就是一步一步为甲方解答问题的过程。其实对于一道设计题,解决的方法有很多,每个设计师的选择和答案也不相同。
林洋认为,设计就是一道解答题。一般委托方对设计并不了解,他们只知道自己的需求。作为一个有经验的设计师,首先要了解委托方的想法,懂得引导并与其一起探讨设计的方向,知晓其真实的需求,进而做出一个最专业的引导和解答方案。
林洋强调,不同的委托方,因为审美不同,他们时常会提出一些不甚现实的想法,设计师从事的是服务业,“你需要用你的设计作品达成对方的要求,在这个前提下,你要去用专业的知识去引导委托方,最终用设计作品去完成空间的答案。”
设计就是创意不断累积的过程
7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对林洋来说,是让他获得了设计之路的重要财富。从不同的表现技法到各种空间的设计课程,也让他完成了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
林洋说,设计可从不同途径抽取创意,他不喜欢把设计的方方面面割裂开,一个设计师需要有天分、有悟性,如果又肯努力,随着慢慢地积累,会走向一个越来越好的境界。
设计经验的积累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设计师必须要经历这样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真正的设计大师几乎都是40岁以后才突显他的设计实力,走向设计巅峰的。
做创意无边界、设计无束缚的设计师
很多设计师喜欢谈设计风格,从设计师个人而言,林洋认为过早地形成风格就形成了束缚。比如做不同的项目,面对不同的地域特征,不同的业主需求,不能用定义来展现空间本身的风格。设计是强化空间而不是强调自己,合理的设计一定要结合和尊重当地的历史人文来进行。“我一直觉得不要把设计师分成太多类别,一个好的建筑师,如莱特,从建筑到室内、家居到绘画、甚至是茶杯到饰品等是一个系统的设计”,他认为,“一个修养深厚的设计师应该是一个‘杂家’,创意是没有边界的。”一个慢慢成长起来的设计师,就是在做没有边界的设计。
他对照明行业的两点期望
希望“明码实价”的设计合作
近几年,林洋做的博物馆的项目比较多,类似这种高端的展陈空间,对照明设计的效果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也常和一些专业的照明设计团队合作。但是基于目前照明行业的现状,这些项目之间的合作也存在一些问题。
他列举了米兰的设计团队,这些团队分散在城市各处,在一个公共平台上有这些网点的详细资料,如果想找合作的机构和团队,可以直接登门拜访进行洽谈,合作非常方便。
当然国内目前还做不到这样,他也提出了自己与照明设计团队合作时的期望,希望类似于“明码实价”的感觉,需要什么样水准的团队,也可以很明确知道对方的取费标准,这样透明的合作需求能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沟通和谈判。他强调,设计收费是正常的,在设计之初就谈好取费标准,这样双方合作起来更透明和畅快。
另外,他也希望室内设计与照明设计的合作能够形成一个有序发展的状态。
还希望有行业媒体建立专业的机制平台
林洋提出,就像能够梳理和引导设计师一样,希望照明行业能够有一个相对权威的平台可以提供一个便捷的方式,让他们能够找到适合的照明合作方,为设计师做好服务。
同时也希望这个平台能够在专业领域建立相应的机制,促进行业的发展。对于一些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标准,以及配套的实验室平台的完善,这些是能够给予设计师提供最好的引导和合作的机会。同时,他也表示近几年已经不愿意参加一些活动,他更珍惜那些有价值有实际意义的交流和培训平台,如果有这种机会,也愿意去尝试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