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照明是一门综合学科
近几年照明的智能化程度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但是在通往智慧照明的路上,并非可实现控制即可,而是你可以不用告诉他来做一个操作,就已经知道你要什么了。
目前来说,汽车照明领域的智慧程度较高,已经变成了很大的智能移动体,是智慧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普通照明领域,现有的智能照明基本上能实现调光。但普遍缺的是传感器,传感器应该传输怎样的信息?如何传输信息到处理区?依我看来,把各个智能家居有机的成分更好地汇集在一块,实现智慧个体之间的互联,这才是未来真正的智慧照明。智慧互联最大的终端也是国家对于智慧照明、智慧城市概念重点研讨的方面。
智能商品普及率到2013年是50%—60%,如果照明能够做一个智能互联体的终端,那么普及率将接近百分之百。智能互联已经是必然,不管愿不愿意承认,不管这条路有多远,各个城市已经在紧锣密鼓地铺开。
实现智能化的控制,不管是家居、照明、物品,我们都会需要它进行应用以后,进行到网络层。智慧照明基本上是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三种。目前已经有一部分国内照明公司率先进入感知层的层面。感知层的策略能够有效地进行互动,但要真正适合未来的一些最宜居、最舒适的方面,其实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只有当我们解决了三个层面上所有技术问题时,才能够大声地说出:我的照明因为无处不在,可以作为智慧城市一个最好的接口。
在快速发展的智能照明,以及智慧化的情况下,各种各样的应用一个个冒出来,亦不乏创意。我觉得在技术不断地增加的同时,也要正确使用一个控制的策略,以及达到应用层面上的需求。技术更新日新月异,但有一个核心的东西,不能丢,我们的照明是为了什么?我们照明最终还是为了人。
所以智慧照明是一个除了要考虑技术以外,还要考虑人的心理、生理,包括供应链的算法,以及传感器之间等非常综合的学科。
跨界竞争是多余的
如果跟做电子产业的人拼芯片,跟做控制的人拼控制,那照明就变成了一个器件。在整个照明产业里面,你的器件比他们好在哪?
很多人说照明要跟其他的产业竞争,但是我觉得这个是多余的。因为照明本身有它固有的需求。如果舍本求末,拼命地满足其他需求,而忘记了照明所需要的内容,有可能就会被别的、更加注重照明以人为本概念的一些厂家所替代。
不管照明和信息技术它有多么地生动融合,跨界合作多么地紧密,必须要在实现所有共鸣的基础上,把照明做好。其中有一点是必须知道的:要走出变化,变化就是智慧的误区。目前市场上很多产品真的能够进行千奇百怪的变化,但有时候这种变化并不是最健康的,迟早会被淘汰。
拒绝简单粗暴的非健康照明控制
生活中的照明,首先为了安全、舒适,还需要是健康的。关于健康照明,这其中有一个常常会被忽略的问题,就是光的视觉和非视觉的深入效应。眼睛看到光的信息是通过视觉通道,最后传输到大脑上的视频层,使我们能够看、感知、喜欢,在这条通道上想到了光的视觉和舒适。
另外一条常被忽略的通道是,一个人即使看不见东西,但他的眼球还是有作用。光通过人的眼睛之后,可以控制生活体,分泌一种叫ipRGC(自主感光神经节细胞)的通道,通过此通道,发现光不仅仅影响到人的视觉和舒适,更深层次地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包括每一个脏器的修复及免疫功能的调节,而这是未来整个智慧照明都需要的。
研究表明,在40岁以后,光可以进行调节人体生命的肌能逐步下降,60岁、70岁随着年龄增加受到的影响更大。当人们理解了这种机理,如可通过一个合适的照明刺激,通过传感器进行互动,然后进行一个周期光的治疗,则可调整为一个好的睡眠节律。
以健康照明为指向的智慧照明会出现一个巨大的效果,而且不会额外增加成本,还会成为核心技术。遗憾的是到现在为止这种健康照明的口号虽比较多,但实质的内容比较少。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不同的曲线、不同的控制策略。但如何控制为最佳,连技术都并非清楚,他们只是按照客户的需求进行亮暗调节,并不知道什么是健康的。
我希望照明能够给人们的精神面貌、精神状态、健康、工作效率带来好的影响,而非负面影响。所有的这些都应该是我们照明领域的人要来解决的,而不是电子领域的人,因为后者必须要先解决照明的问题,才可以把照明作为真正的智慧照明。我们反对不考虑光照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简单粗暴式控制。
照明结合通信实现的智能化才是可持续的途径
智慧照明不单单是室内照明的概念,室外照明整个系统的概念化,还包括快速响应、跟人的互动,如清华大学的基于动作传感器。
各照明人士已经看到了这个方向,并且在往前走了。但要实现智慧照明还有很长的路,所以需要照明的人一起来配合。
整个照明技术在发展、通信技术也在发展,他们使我们照明领域里面的智能化实现了可能。照明只有实现跟光源的结合,以及硬件和移动网的结合,而且能够对人体优化,才有可能就是真正地实现一个更好的智慧化系统。但是这些不是任何一个单位自己就可以满足的,需要进行跨界、交互的合作,并且各部分要把自己能做的工作做到最精致,这才是可持续的。
更多相关LED资讯,请点击搜搜LED网站(www.sosoled.com)或关注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