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LED照明行业的快速发展,LED驱动电源市场快速膨胀。2015年,中国LED市场从技术驱动向应用驱动转变,LED照明市场空间打开,需求成倍扩大,驱动电源的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一方面,传统电源厂商纷纷推出LED电源产品;另一方面,诸多新加入的企业也纷纷成立。有专家认为,LED驱动电源市场最终会走向少数巨头主导的局面,营销策略和产品质量是胜负的关键。随着市场的相对成熟,企业竞争已由技术竞争向规模以及成本的综合实力转变,整个LED行业呈现出需求旺盛与竞争激烈并存的格局。
同时,行业的高度发展也促使投资与整合活跃资源进一步集中,LED产业的整合并购更加频繁,战略意图更加多元化,优势资源进一步向行业龙头集中。而“去电源化”(线性驱动IC)的出现,也对传统LED驱动电源方案提出了挑战。
行业带旺设备市场
全球照明产业已经进入一个LED照明领跑的新时代,而中国作为全球照明产品的制造基地,LED照明出口更是强劲增长。有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LED照明产业整体规模达到3507亿元,较2013年的2576亿元增长36%,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中下游应用规模则上升至2852亿元。LED在光通信、智能交通与家居、医疗、农业等超越照明领域催生出新的应用,LED在信息经济中的应用才刚刚开始。这对相关检测设备、智能制造设备等的需求和要求都将提高。
在芯片国产化战略下,政府的投入与支持将是持续的、不遗余力的。有专家预测,未来成长最快的环节是制造,其次是设计、封装与检测,2015年半导体销售额将达到3564亿美元,增长7%,行业仍可维持高增长。半导体材料制备设备的需求量也得益于LED上中下游需求的增长而提高。
跨界企业多“花心”
我国跨界LED的上市企业非常多,京东方、厦门信达、兆驰股份、东山精密、华天科技、方大集团、新海宜、金莱特、实益达、海伦哲、广东甘化(德力光电为其子公司)等企业只是其中一部分。2015年一季度,京东方、东山精密、华天科技、方大集团、新海宜、金莱特增收又增利,海伦哲增收不增利,厦门信达增利不增收,兆驰股份、广东甘化既不增收也不增利。
现状:跨界者纵深LED产业链
随着行业的发展及金融资本的进入,竞争日益全方位、白热化。为更好的抵御市场竞争,企业必须形成产业规模,纵向打通产业链,向规模要效益。有意从事LED业务的跨界者不再满足于LED的某一个领域,而是选择纵深LED产业链,生产和销售高附加值产品。如厦门信达不但做LED照明封装和应用,收购的深圳市安普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LED显示屏更朝高清高密方向发展。又如东山精密不但做LED器件,还做LED器件在照明行业和LED全彩显示行业的应用,以及小间距LED显示屏。
但并非每一个跨界者都能在LED领域获得成功,实益达无疑是典型的失败案例。在经历了艰巨的2013年后,2014年实益达学会了止损。不再坚持自己生产LED,改为投资LED企业,对实益达来说实在是明智之举。作为上市公司,实益达握有最大的砝码就是资金,收购优质的LED照明企业、缩短抢占市场的时间是目前实益达的当务之急。不过,这次收购可要小心了,不可再犯当年收购汇大光电被“忽悠”之错。实益达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烂肉”要趁早割。
趋势:跨界企业“三心二意”
中国经济已由两位数高速增长进入6%—7%中速增长“新常态”,阶段性调整仍将持续,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一方面,互联网经济下软硬融合、应用整合和服务化转型趋势日益明显,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快速更新换代,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不断推出;另一方面,中国市场仍然是半导体产业投资与消费重点,随着新产能逐步释放,老产线逐渐转型。毫无疑问,LED利润将继续摊薄。
毫无疑问,大部分跨界者基本上会把LED照明作为迈进LED领域的第一步。LED全彩显示屏是跨界者的另一个选择,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LED全彩显示屏的性价比持续提升,应用范围不断拓广,有望逐步替代户外霓虹灯、大型灯箱广告牌等传统广告工具,成为重要的新传媒载体。现阶段小间距LED显示屏市场呈爆发式增长,成为诸多显示屏上市企业业绩增长的新亮点。
也许在LED领域没捞到什么好处,一些跨界企业也“三心二意”地再次跨界其他行业,如金融行业、通信行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