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疾四:灯功率不达标影响亮度
在14个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样品中,灯功率不符合标准的样品有9个,占64.29%。
分析:灯功率对灯亮度有一定的影响,是节能灯重要的性能指标。
隐疾五:初始光效不达标节能效果“打折”
在14个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样品中,初始光效不符合标准的样品有9个,占64.29%。
分析:初始光效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直接导致节能灯达不到节能效果。
隐疾六:虚标实际功率提高售价
在14个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样品中,功率因数不符合标准的样品有2个,占14.29%。
分析:有些企业将小功率的节能灯标称功率值(即额定功率值)提高,从而提高售价,此次比较试验结果显示,有的品牌节能灯的实际功率因数远远低于其标称值。
隐疾七:颜色特性不达标易产生错觉
在14个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样品中,颜色特性不符合标准的样品有5个,占35.71%。
分析:颜色特性是指灯光对物体的还原特性,具有良好的显色性,显色性不合格容易使消费者在使用中造成颜色错觉和偏差。
消费提醒:“三无”节能灯不能买
消协部门提醒市民,在购买节能灯时要牢记“五注意”。
注意一:注意查看产品外包装和外观。国家强制要求节能灯产品在外包装上标出以下内容:产地、制造商、电话、额定电压和电压范围、额定功率、额定频率等。在灯上、包装上或在使用说明书上标注关于灯的电流以及其他与安全使用有关的补充说明。看灯头、灯管是否松动,灯管荧光粉涂层是否均匀,无漏涂、掉粉,荧光粉体应当晶莹洁白,不能有发黄或发灰的现象。
注意二:注意看光效和点亮时间。让节能灯的灯光照在手心上,如果手心显得红润有血气,则是三基色节能灯,如果显得发青、无血色,则是卤粉节能灯。真正三基色的灯管,在启动时灯管是慢慢发亮,3至5分钟才能达到最亮的效果,而卤粉灯管或混合粉灯管,通电后即达到最大亮度。另外灯管启动时,灯管发光应正常均匀,应无明显黑斑,发光体无闪烁。
注意三: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和包装上的文字,它不仅可以指导科学正确使用节能灯,还可以了解更多的有关产品的其他一些性能,如功率因数、光效等,有利于消费者了解产品质量情况。同时,应留存购物凭证以便日后出现质量或服务问题,作为更换与索赔的证据,“三无”的节能灯是万万不能买的。
注意四:选购有认证标志的产品。目前我国照明产品有两种节能认证标志:“CQC节能”和“节”字标志,两种标志都说明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中节能评价值的要求。
注意五:消费者在购买节能灯时,要向商家索要购物凭证,一旦出现质量或安全问题,购物凭证是及时、有效维权的重要法律依据。
不达标产品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