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瓶旧酒不是互联网思维
究竟什么是互联网思维?记得去年有位做室内设计的小伙伴曾经跟我介绍过他的“互联网思维”:他将开一个室内设计网站,在网上展示他的设计作品与其他全球一流作品,并接收顾客的订单,收到订单后,他再为客户一一提供室内设计服务……我很喜欢这位设计师的作品与现代设计风格,只是我不得不告诉他,他所描述的商业形式或模式并非互联网思维,充其量只是将一种传统商业模式搬到了网上,在这里展示作品的实质是将本该印刷到彩页上的东西做成了网页(更换的成本与便利性肯定有所提升),而至于为客户提供的定制化服务,则与传统模式几乎一致。
很显然,不是将现有的事物搬到网上就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至少对于商业规模的快速放大有一定的优势,而这位小伙伴的室内设计模式仍然受人工设计的瓶颈限制,搬上网络能提升一定效益,但不能改变其传统商业模式的本质。同理类推,眼下当红的移动医疗App春雨医生的在线医生咨询服务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思维,尽管春雨是一个移动互联时代的新生事物,但新的也不一定就是互联网思维,新瓶装旧酒的事情并非少见。顺便提一下:是传统思维还是互联网思维也与从事者的年龄无关,马云、雷军、周鸿祎都是“60后”。
长尾效应
从马云创立的阿里巴巴与淘宝、天猫来看,虽然其商业交易本身与传统的B2B、B2C没有本质不同,但网络为商品交易赋予了新的特征:长尾效应。在传统的商业中,货架永远是稀缺资源,在有限的货架上,你必须选择最畅销的产品上架,以期提升商品的周转率,赚取更多的利润;而在互联网上,货架只是硬盘空间而已,在当今的信息储存条件下,这种储存的边际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你可以提供传统商业既往无法提供或满足的商品供消费者选择,导致了真正意义上的产品极大丰富。
既往小众产品这种概念正在被刷新,因为理论上在互联网时代所有商品几乎都有平等地被展示机会,小众产品与大众产品的界线变得模糊。以音乐为例,以往我们得依靠唱片公司帮我们选择谁将成为主流,而谁从来都不会有展示的机会;到了互联网时代,没被唱片公司赏识的歌曲照样有展示的机会,兴许喜欢的人多,一不小心就会“被主流”。阿里巴巴、淘宝和天猫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商品的“长尾效应”(互联网思维),这就是为什么消费者在最初被网络廉价吸引,并熟悉了这个全新商业生态环境之后,现在已经开始意识到由“长尾效应”带来的产品极大丰富之便利。我曾经想买一套小酒杯,跑了几家商场,包括一家经营酒店用品的专业商店,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最后上网搜了一下,半小时内就找到满意的,并顺利下单。
微软是一家著名软件公司,或许它的首富创始人比尔·盖茨比公司更有名。假如你注意一下微软的Windows视窗、Office软件以包装碟片的方式销售,你就不难发现微软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思维,载体是传统的碟片、交易方式也是实体店中传统的货币、信用卡……我不是说微软没有在线购买软件的选择,只是它的主体经营思维还是传统的。再来看看促使苹果成功的重要助推器iTunes与App Store,从商品,如歌曲、软件的选择到交易,全部是在线方式,这些歌曲、软件已经不必再浪费资源进行纸质包装,交易更是达到光速的便捷,毫无疑问这才是互联网思维的产物。顺便再提一下:乔布斯是“50后”。有什么思维,真的与年龄没有半毛钱关系。
人类第一个(不联网)移动应用可能当属GPS导航了。之所以说它不联网,因为GPS只是被动地接受卫星信号,并由此分析出当前所在的位置。GPS并没有主动向卫星发送信号的必要,卫星也不知道有多少车辆在使用它的定位信号。GPS导航可能是互联网时代最伟大的民用发明(或许没有之一),但现阶段的GPS并非移动互联应用,也就是说:它还算不上互联网思维的产物,它根本不联网,它被动式地接收卫星广播的位置信号的本质,与收音机、电视机接收无线音频视频信号并没有区别,所不同的只是GPS用信号实现导航功能,而收音机、电视机用信号达成收听、收看功能。现有的GPS应该算是无线电时代的最后辉煌,只是碰巧出生在互联网时代。
那么现有的GPS是否能用互联网思维进一步进化?答案是肯定的:只要让它通过无线或蓝牙自动联网就可以了,这样地图就可以像我们升级App一样随时更新,使用的便利与精准度将大幅提升。我们是否要等到未来才能实现这一切,根本不需要,因为要实现这一切的技术条件在今天都是现成的。记得两年前与一位在深圳华强北做GPS的企业主聊创新,他倍感手机导航给传统GPS产业带来的压力,当我谈及这个领域若运用互联网思维可以有重大提升空间时,他似乎对加一个WiFi或蓝牙模块的成本考虑比创新更多……
到目前为止互联网思维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或界定,应该说我们都还在逐步琢磨这个新思维,正在不断接近它的真相,小编并非试图在此界定一个完整的互联网思维,只是抛砖引玉,举一些例子与大家一起来去伪存真地探索一下互联网思维应有的特征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