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一出,整个LED行业内企业或是专家学者都为此感到无比光荣。世界的发明如此之多,蓝光LED凭借怎样的魅力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就连奖项的获得者中村修二被告知获奖的消息时,也对记者表示:“这简直难以置信。”
诺奖本质: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改变
2014年9月,赤崎先生在接受《产经新闻》采访时雄心勃勃地曾说:“LED的普及将改变世界。”
蓝光LED的发展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20年,但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日渐增强,引起照明生活的变革。在颁奖词中,诺贝尔奖委员会也声明:“白炽灯照亮了20世纪,而LED灯将照亮21世纪。这3名科学家上世纪90年代早期通过半导体导出蓝色光束,却为照明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根本性的转变。”这或许表明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近年来似乎日益青睐那些可以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改变的应用性研究。
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副理事长、南京工业大学电光源材料研究所的王海波所长在接受采访时通俗地对记者谈到:“在诺贝尔颁奖词有一段话:物理学居然还可以和人的生活那么贴近。对于这句话我是这样理解,过去大家认为物理学都是很抽象的,居然还有一个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接了‘地气’。”
“蓝光LED真正体现了诺贝尔奖评委的标准: 对人类社会的深远改变,改变认识世界的理论,或改变生活的实际应用才是获奖的关键因素。”欧普照明CTO齐晓明向记者谈到。
“蓝光LED虽然听上去并不是那么玄乎或者高大上,但却是可以对人类社会产生很大影响的成果。”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教授季向东表示。
同样也致力于研究氮化镓技术的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科林•汉弗瑞爵士(Colin Humphreys)指出:“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这不仅是好的科学更是有用的科学,它极大地改变了节能省电的方式。而近些年的某些获诺贝尔奖的发明可能需要好些年才能将科学更好的应用于实际。”
英国牛津大学的物理学家伊恩•沃姆斯利(Ian Walmsley)教授表示诺贝尔奖评审团做出了“非常了不起的选择”。“这些想法源自于很多年发展而来的某些重要基础科学,这项技术将使得某些新的设备变为可能,它们将对社会,尤其是显示屏和成像产生巨大的影响。”
广州光亚研究院刘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诺贝尔奖原来设立的宗旨,是表彰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评选的唯一标准是该获奖人成就的大小。应该说在LED蓝光芯片发明之前,没法将白光具体应用到照明领域。蓝光的出现,是LED真正进入家居、道路户外和景观等大规模应用阶段,并且颠覆了白炽灯和节能灯的时代,全球减少了碳排放,节约了能约,更有利于环保等等,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是真正做到了诺贝尔奖那样宣称的,作出了杰出贡献。
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副理事长陈燕生对这三位发明者对人类的贡献做出了肯定,“他们主要是20年前做的研究,20年前成功了,蓝光LED的成功已经是造福人类,现在LED照明在全球已经兴起了,对人类文明,对照明做出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我认为他们获奖是实至名归的。”
发展趋势:LED产业快速发展的牵动
随着白炽灯淘汰的进程加快及节能灯补贴政策即将结束,LED照明产品逐渐普及并且全面替代传统照明产品。而正是这一发展背景,让LED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更加深入,LED对于人们的作用日益受到全球重视。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CTO齐晓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除了行业熟知的由蓝光LED产生白光的重要意义,及其高效率带来的节能减排的期望外,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产业的进程远远快于早期的设想,使得多种LED应用在短短的十几年间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如LED照明在这几年的应用推广(从户外亮化到节能替换),及LED作为背光的应用等等。
华南理工大学文尚胜教授同样表示,“蓝光LED”这次获诺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前LED照明产业的蓬勃兴起,科学界逐渐认识到“蓝光LED”发明的重大意义。社交媒体上有网友留言戏言,本次“蓝光LED”获诺奖,中国LED产业应该是获奖的第四人。
发明者:坚持不懈 不走寻常路
7日,当蓝光LED的三位发明者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消息一公布,复旦大学信息学院院长郑立荣教授第一时间向中村修二教授发出了祝贺。他表示,“中村教授获奖最大的特点,是他脚踏学术和产业两地,执著地把理论用技术走通,从而实现应用,这恐怕是他得奖的最大的理由。”
据了解,中村修二在短短四年时间经过无数次实验,克服了两个重大材料制备工艺难题,一个是高质量氮化镓薄膜的生长,另一个是氮化镓空穴导电的调控。复旦大学长期从事光器件研究的陈良尧教授说:“中村修二当年在公司里研究蓝光二极管,自己亲手改造MOCVD长膜,对长膜机理了解很深入;别人做出来的GaN薄膜质量很差,很多人都放弃了,他做出来的就好,最后一点点地获得成功。这不能不说是他的一种技术上的突破。”
而另一位获奖者赤崎勇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同样强调了研究团队的执着精神是成功的秘诀。他坦言,不少人之前对他说,他的研究在20世纪结束时也不会取得成果,“但我决没有这么认为,我只是一直在做我希望做的事”。
CREE中国CTO邵嘉平博士也表示,总之,千万不要以为他们是拍脑袋的灵感做出了很牛逼的事情。事实是,他们一根筋地坚持做研究(以十数年计算),本身就很聪明,加上运气好,才有的收获。
在众人“摈弃”的领域另觅蹊径,坚持不懈地努力,“有心人”终会获得成功的果实。诺贝尔奖委员会主席、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皮尔•德尔辛教授(Per Delsing)强调了获奖者的坚持与执着。 “有趣的是,很多大公司都曾尝试做这件事,但最终都失败了。” 德尔辛说道。“但这几名科学家坚持不懈反复实验,最终获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