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怎么转型升级,民营资本怎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日前,市委书记徐建华、市长袁宝成接受本报独家采访,均提到了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样本”:广东光大集团。
早在1995年,光大集团抓住了东莞城市化发展进程而提供的巨大机遇,以房地产开发为切入点,带动了整个企业走向集团化发展,主营业务囊括了房地产开发、物业服务等十大板块。
随着东莞城镇化的成熟度不断提高,光大集团又迅速投入巨资,切入高科技市场,创办了中镓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成为国内首家专业生产氮化镓衬底材料以及开发相关技术企业和国内最大型衬底材料及半导体设备生产基地,拥有十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产品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抓住机遇,成立集团企业
1983年,刚高中毕业的陈润光成为商海的弄潮儿,创建了“堑头贸易公司”(广东光大集团的前身),率领一支建筑队四处盖楼。
随着东莞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市民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陈润光发现了巨大的商机,并推动了光大集团进行第一次“转型升级”,于1995年开始涉足房地产行业,动工开发了东城红荔路“光大物业商住楼”,两年后又投资开发光大花园,于2000年销售完毕。
之后,光大集团以房地产开发及城市建设为核心业务,是一家全国性、多产业、综合性的大型企业集团。其中,光大集团尝试了多个领域实现综合发展,例如投身环保产业,成立牛山污水处理项目,同时投资信息产业,成立广州市聚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这些都为光大集团的二次转型做好铺垫。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来袭,东莞依赖出口的经济结构受到了冲击。作为民营经济代表的光大集团开始寻求二次转型升级,并切入了高新技术产业。
当时,珠三角的LED企业多如天上繁星,但主攻产业链前端技术的企业并不多,光大集团“创二代”的陈健民瞄准时机,主动与北京大学宽禁带半导体研究中心洽谈合作,组建了东莞市中镓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目标锁定LED核心领域衬底、外延片和相关精密加工设备。这家企业迅速成长,成为国内首家专注于新型氮化镓衬底材料的高科技企业,填补了国内氮化镓半导体衬底行业的空白。
转型升级,发展实体经济
当很多企业还在寻找转型升级路径之时,中镓半导体已经茁壮成长。
一组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东莞共有7个创新科研团队获得广东省引进第四批创新科研团队项目立项,其中一个创新团队就是来自中镓半导体。
早在2010年,中镓半导体引进北大宽禁带半导体研究中心以中国科学院院士甘子钊为首的9人组成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该团队被评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水平的人才团队。团队研制出了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材料、器件和生产设备,填补了东莞乃至全广东省范围内的LED上游产业的空白,甚至在全国起到带动作用,初步形成了东莞LED行业完整的产业链。
目前,中镓半导体自行研发的21片机是世界最大的氮化镓基衬底材料生产设备。以此为基础,该公司2013年共实现氮化镓基衬底材料与器件销售收入约5200万元,今年1至5月,相关销售收入已突破5000万元。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中镓半导体拥有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项,授权实用新型4项,申请发明专利17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项,申请PCT国际发明专利4项,其中2项已进入欧美日韩等多个国家地区,并获得受理,其中一项已获得韩国专利局授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创新思维,掌握核心技术
如今,中镓半导体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地方LED标准的起草,致力于推动国内LED领域的上游高端装备及技术发展。该公司不仅是一家科技公司,更是国内行业标准的制定者。
仔细梳理光大集团的发展和壮大,不难发现,中镓半导体的成功,一方面是引进人才、科技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一方面是建立自主产品销售渠道。这条路径给东莞很多企业有所启发,特别是仍然依靠劳动密集型、处于产业低端的企业,应该走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的道路,才能把实业不断做大做强。
对此,市委书记徐建华说,东莞近年来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证明,民营企业是东莞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光大集团是东莞著名的民营房地产企业,2012年以来在致力于打造房地产业龙头企业的同时,瞄准光电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该领域国家标准的起草者,实现了LED等半导体产业上游衬底技术的产业化。
市长袁宝成也充分肯定光大集团的转型之路。他说:“东莞的光大集团原来专注于房地产业,后来调整发展战略,与北大共建中镓半导体科技公司,成为国内首家专业生产氮化镓衬底材料以及开发相关技术的企业,成功实现了LED等半导体产业上游衬底技术的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