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的投资冲动,掉队的居民收入,核心技术的匮乏,停留在成本领先策略的竞争思维,造就了中国制造业的两大顽疾:大面积的产能过剩和产业空洞化。
带着“中国制造”这张面具的脸孔已经遍布全球,然而在享受了三十多年的低成本劳动力增长带来的红利后,靠规模致胜的时代已然临近夕阳,在最后的晚餐挣扎之际,LED产业也趋之若鹜,大部分都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
LED产业身临其境,怎能摆脱如此厄运,产能过剩隐忧凸显、中国制造的在海外市场的频遭白眼。
微笑到哭泣曲线LED产业也在经历,这是一组关于LED产业链附加值与业务链的微笑曲线图,可以看出高附加值的外延芯片环节基本上被日美控制,也就是说这个环节的核心技术掌握在日美企业手中,虽然中国拥有巨大的规模,但始终处在加工组装的低端环节,处于最低利润的竞争环节,可见未来向着品牌方向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这是一组“哭泣曲线”图,描述中国制造业当前面临的困境。在成为世界工厂之后,中国开始陷入贸易保护包围圈,四面楚歌之下,曾经的中国制造从微笑曲线变成了哭泣曲线。可以将中国现有的制造业困境定义为“哭泣曲线”,左边是产业成型、能源价格上升和税赋增加,中间是劳动力、土地成本提高,右边是贸易保护主义、产业转移国外、出口减少。LED产业恰逢其时,国内产业即将成型,但是面临劳动力以及土地赋税成本的制约,在国外又面临“337”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从微笑到哭泣LED产业都在经历。
LED中国制造的尴尬,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面对着国外市场的保护主义和国外巨头企业不断的蚕食,LED企业特别是外贸企业的利润逐渐收紧,当下LED企业该如何选择?是咽下苦水再谋差事,还是主动转型寻求突围亦或遵循产业规律整合突围?都是值得继续考量的问题。
2013年许多贴着“中国制造”的LED灯漂洋过海,却遭遇白眼,寄生在大品牌飞利浦之下的“中国制造”在美国和欧美市场也未能幸免。
微言:代孕,孕不出一流“中国制造”,中国制造出让了市场,却没有换回先进技术。随着国际贸易条件恶化,技术密集型产业没有核心技术,让中国制造LED将“腹背受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