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家视角 » 正文

欧阳钟灿:新型显示融合创新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字体变大  字体变小 发布日期:2025-02-11  浏览次数:1483
核心提示:当前,在以液晶显示(LCD)及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OLED)为主流的显示技术中,LCD技术起源于欧美,产业化发展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紧随其后,目前中国大陆兴盛发展,韩国厂商正式退出LCD市场。截至2023年底,中国LCD总产能占全球份额的70%左右。OLED技术在日本、韩国、中国先后实现产业化。2008年,OLED 显示屏首次在智能手机上应用;2017年,中国大陆首条第6代柔性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产线量产。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主要面板企业的全球份额已经攀升至45%左右。京东方科
 原创 欧阳钟灿 中国科协之声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高质量发展关键着力点的当下,中国显示产业历经多年奋进,从探索起步到成为全球领先的优势产业,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当前,新型显示技术百花齐放,融合创新不断拓展应用场景,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今天,我们特此摘录中国科协会刊《科技导报》上,欧阳钟灿院士的文章《新型显示融合创新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以飨读者。


欧阳钟灿,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液晶、生物膜理论、DNA 生物大分子弹性性质及蛋白质折叠。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为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中国从20世纪末开始探索和发展显示产业,经过技术不断更迭及产业的升级跃迁,显示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领先的产业之一,2023年,全球显示面板的营业收入为1055亿美元,中国在全球显示面板营业收入中占比55%,出货面积占比近73%,展现了中国在全球显示产业中的主导地位,折射出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发展步伐。

当前,在以液晶显示(LCD)及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OLED)为主流的显示技术中,LCD技术起源于欧美,产业化发展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紧随其后,目前中国大陆兴盛发展,韩国厂商正式退出LCD市场。截至2023年底,中国LCD总产能占全球份额的70%左右。OLED技术在日本、韩国、中国先后实现产业化。2008年,OLED 显示屏首次在智能手机上应用;2017年,中国大陆首条第6代柔性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产线量产。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主要面板企业的全球份额已经攀升至45%左右。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国首条、全球第2条第8.6代AMOLED显示器件生产线的建设,也将推动OLED显示产业向中尺寸拓展,引领中国OLED产业实现质的飞跃。

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未来,新型显示技术的发展趋势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微发光二极管显示器(Micro LED)、量子点显示(QLED)、光场显示、可拉伸显示及更多原理性创新显示技术不断得到预研,探索显示技术的无限可能性。与此同时,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融合创新及场景创新不断突破,传统应用场景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除了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求以外,在军工科研、空间技术、战略装备中的作用也将更为突显,显示无处不在,并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显示产业已跻身世界一流,从“跟跑”“并跑”到实现“领跑”,然而,仍然存在不少挑战,如缺少自主的核心显示材料、产业配套对外依赖严重、新布局产线量产工艺待提高、需准确把握未来新型显示技术发展方向和时机等,这对中国显示产业的创新实力和未来趋势的判断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应持续强化“政产学研用”,贯通基础科学研究和产业,重视技术源头创新,加快新型显示技术自主创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创新链主”作用,发挥技术创新中“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全方位打造中国显示上中下游产业生态链,联合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及其他创新机构协同创新,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促进技术成果向产业转化。同时,推动产业链自主创新,提高关键材料和设备的创新性,将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合,建立自主、安全、可控的产业链。此外,建议企业联合高校、研究所创新的同时,充分关注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重用。最后,建议创造企业技术创新的环境,在财政、税收、服务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完善科技评价和激励机制,引导创新。

总体来说,中国在显示领域已取得显著成就,但仍要重视全球显示产业发展态势,从材料、工艺、设备等多方面打造中国显示上中下游全产业自主可靠创新链,通过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促进新型显示新质生产力发展。

来 源:《科技导报》2025年第2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搜搜LED网无关。本网站对文中所包含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所有投稿或约稿,一经采用,即被视为完全授权,本网有权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形下,在本传媒旗下平台选择调用。
【版权声明】「搜搜LED」网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属于「搜搜LED」网站所有,包括在标题后表明(本刊)字的均属本刊原创并已刊登杂志的文章,本着信息共享与尊重原创作者的原则,转载必须注明来源:搜搜LED网或《LED照明世界》或《LED屏显世界》,如有发现在未注明来源的情况下复制、转载或出版,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在线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LED网 | 微峰会 | 案例欣赏 | 微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北京InfoComm China 2025展会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粤ICP备09180418号

©2014搜搜LED网版权所有  >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
 
顶部微信二维码微博二维码
底部
扫描微信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
扫描微博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