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报解读 » 正文

“换了名号”的海信视像第一份财报 含金量有何变化?

字体变大  字体变小 发布日期:2020-05-01  来源:视听圈  浏览次数:11885
核心提示:4月29日晚上,彩电头部品牌海信视像公布2019年年度财报和2020年第1季度季报。这两份财报都显示,通过产品结构优化以及大尺寸、社交电视等新品类电视强劲表现,在当下形势萎靡的彩电市场,海信树立了另类利润提高的标签,也把此前的“万人裁员”风波一扫而净。

4月29日晚上,彩电头部品牌海信视像公布2019年年度财报和2020年第1季度季报。这两份财报都显示,通过产品结构优化以及大尺寸、社交电视等新品类电视强劲表现,在当下形势萎靡的彩电市场,海信树立了另类利润提高的标签,也把此前的“万人裁员”风波一扫而净。

 

海信财报显示,2019年其营业收入341亿元、同比下跌2.91%,归母净利润5.56亿元,同比增长41.71%;2020年一季度营业收入67.64亿元、同比减少11.26%,归母净利润5137万元,同比增长91.79%。

 

此外,2019年海信视像在彩电业务、互联网服务,自主芯片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东芝映像解决方案公司(TVS)也扭亏为盈。

 

海信视像官方表示,海信视像之所以在彩电市场整体需求疲软的2019年,和今年一季度遭受新冠疫情的冲击不利局面下,依然能“交出一份相对比较漂亮的成绩单”,主要得益于海信视像显示技术核心能力的提升,激光电视的迭代、芯片技术突破、以及AI系统交互升级等措施,海信实现了在中国高端彩电市场持续引领,提高产品毛利率,率先驶向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尤其是奥维睿沃(AVC Revo)新发布的行业数据,以及2020年一季度全球电视品牌出货报告中,也佐证海信电视目前的逆袭性“市场实力”。

 

据奥维睿沃数据显示,在今年第1季度全球市场出货榜中,海信(含日本东芝)2020年一季度出货规模达到339万台,位居第四名。虽然疫情冲击下,出货量同比下降1.2%,但是在市场几家主力品牌中表现最为“稳进”。

 

例如,TCL电子(01070.HK)公布第1季度电视机销售数据。国内和海外市场都全面下滑。其中海外市场销量在311万台,同比下滑下降23.8%。在国内市场方面,第1季度TCL电视为116万台,销量同比下降36.1%。TCL方面称,由于去年同期美国渠道商大量出货导致基数提高,加上今年疫情的双重影响,导致整体出货量下滑。

 

再例如,创维、小米等直接“争第1”的主要对手,在全球彩电市场也表现一般,其中小米2020年一季度出货规模达到278万台,相比去年有一定的下滑。而创维在Q1整体出货量为175万台。此外,长虹、康佳等品牌更是无法入围奥维睿沃Q1全场彩电市场出货TOP10榜单。

 

从这个事实可以看出,海信视像在2020年Q1如此艰难的局面下依然能保持一份不错的“成绩”,这显示出海信一直坚持高端大屏战略成效显著,加速“造芯”攻势,强化核心技术能力,确保海信视像独有的品牌价值高度。

 

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方面,海信相对其他国内品牌已经“抢跑了一步”。根据中怡康数据,2019年,海信在55+、65+、75+以及80+的大屏电视市场,销售量和销售额全部高居行业第1位;今年第1季度,海信电视线下销售额占有率高达22.77%,较第二名大幅领先,在3月大屏畅销榜TOP10中,海信占据了4席,其中激光电视75L9S、80L5位列其中。

 

中怡康今年第1季度推总数据还显示,海信激光电视销售量同比增长99.14%,销售额同比增长62.01%,在80吋及以上大屏电视市场的占比接近40%,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

 

此外,在应用细分市场,海信视像也不仅仅只瞄准家用市场,其商用显示产品已经覆盖智能会议、智慧教育、智能显示等领域和方案,已经做到“夯实家用的同时带动商用新增长点起飞”的局面。

 

对此,一位行业人士表示:只有在逆境中方显出“真正硬核实力品牌”的底色。在当下整个彩电市场在新冠疫情影响下,让原本持续不振的市场又“雪上加霜”。如此环境下,海信视像亮出的这份硬核成绩单,不仅给其自己树立信心,也给行业带来一定方向指导。

 

因此,可以说改名海信视像后的第1份“成绩单”值得肯定,表现良好,含金量十足。

 

据悉,海信2020年将继续加强芯片的研发和制造能力,提升面板控制芯片、画质芯片、背光控制芯片等的研发投入,深入研究基于AI的显示画质处理技术,并升级激光电视技术表现能力,同时持续推进商显业务市场端渗透能力,实现“核心技术、家用商用多元突围和升级”。

 

 
关键词: 海信财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搜搜LED网无关。本网站对文中所包含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所有投稿或约稿,一经采用,即被视为完全授权,本网有权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形下,在本传媒旗下平台选择调用。
【版权声明】「搜搜LED」网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属于「搜搜LED」网站所有,包括在标题后表明(本刊)字的均属本刊原创并已刊登杂志的文章,本着信息共享与尊重原创作者的原则,转载必须注明来源:搜搜LED网或《LED照明世界》或《LED屏显世界》,如有发现在未注明来源的情况下复制、转载或出版,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在线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LED网 | 微峰会 | 案例欣赏 | 微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北京InfoComm China 2024展会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粤ICP备09180418号

©2014搜搜LED网版权所有  >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
 
顶部微信二维码微博二维码
底部
扫描微信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
扫描微博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