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LED产业 » 正文

字体变大  字体变小 发布日期:2017-12-06  浏览次数:1325
 11月是风起云涌的一个月,前有雷曼、德豪润达宣布在COB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后有三星45亿(新台币)入股鎿创传言。次世代技术在前后脚都有了重大发展,变革隐隐间露出了他的轮廓。

 

P1.0LED显示屏的一个重要分水岭,这是业内普遍认同的,传统的封装器件最多能支持LED显示屏间距走到P0.6,也是业内普遍认同的。如今LED显示技术走到了分叉路口,路口竖着两个路牌,一边写着COB,一边写着Micro-LED,接下来该往哪里走,是业内非常关注并持续在讨论的话题。

 

相比于传统的显示封装器件,2010年进入LED显示领域的COB技术,拥有高可靠性、成本低、易于实现小间距、大视角发光、耐磨耐冲击、易清洗、散热能力强等诸多优点。业内也普遍看好这项技术,只是由于墨色不均等技术难题没有突破性进展,参与的企业偏少两大原因,COB技术没能快速推向市场。

Micro-LED相比,COB技术离我国LED显示行业更近。在更早时候,我国便有长春希达、韦侨顺、奥蕾达等一批先行企业在默默开发。近来又有雷曼股份、德豪润达等封装厂商以大魄力参与。这两家上市公司的身份不同凡响,对推广COB技术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技术上也有长足进步。此消息一时间在业内掀起了滔天波澜,给人COB时代不日即至之感。

 

COB风头正盛之际,三星入股鎿创的消息将Micro-LED推到了聚光灯之下。台系厂商在OLED面板上处于落后地位后,便打定主意要在Micro-LED上找回场子,夺回被三星和大陆以京东方为首的企业占领的市场。不完全数据统计显示(来源于LEDinside),24家有涉足Micro-LED技术研发的企业或团队中,大陆7家,台湾17家。

 

其中,2009年便率先投入Micro LED开发的台工研院,传闻已经累积相当的制程技术与经验,甚至在Micro LED的制造上有望拔得头筹。据了解,台工研院目前正在建设一条Micro LED试产线,最快明年第3季就会有产品交给台湾地区的VR厂商。

 

最早提出Mini LED一词的台系LED厂晶电,考虑到Micro-LED的技术难度,拟以Mini LED取代直接量产Micro LED的方式进入背光源、小间距显示屏市场,并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晶电已与手机厂、面板厂合作开发背光源,也针对剧院、电影院、博物馆等商业场所所需的小间距显示屏进行开发,预测新品会在2018年问世。

 

此外,晶电、友达、群创、镎创(PlayNitride Inc.)、聚积等台系大厂也都积极地投入Micro LED相关技术的开发。不仅如此,苹果、SonyFacebookLuxVueX-Celeprin等海外厂商亦在抢进。此次三星入股鎿创便是国际巨头对Micro-LED技术态度的一次集体诠释。

 

中国大陆对Micro-LED也是寄予厚望,有三安光电、京东方、康得新、华灿光电、乾照光电、华星光电及刘召军团队在致力研发。其中,作为世界上最早研发Micro LED技术的团队之一的刘召军团队,在该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刘召军在今年5月表示,近十年来其团队已经研发了7Micro LED技术,并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去背光源化Micro LED投影机,而集成光通信功能的Micro LED显示芯片也已面世。

 

在历史的路口,一场生死攸关的角逐即将开始。传统显示封装器件气数未尽,COB技术引而不发,Micro-LED野心勃勃。三国争霸时代会不会来?什么时候来?

 

这场战争是不太能打起来的,或者最多只能形成双龙抢珠。在这个时间点,对传统LED显示造成威胁的是COB。只是COB虽然得到了封装厂商的青睐,但其墨色不均的难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因此只有少数企业下场,大部分企业仍处于观望状态。所以COB还需要时间,需要时间在技术上进行积累沉淀和在实际应用上做出推广。

 

Micro-LED虽然有相当雄厚的研发力量,但是其中苹果等企业的介入多是看好其在穿戴设备的前景。所以是小尺寸可期,大尺寸显示应用尚远。如今,巨量转移技术难题也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台系厂商转向研发Mini LED可做佐证。在市面上,如三星入驻影院系统的显示屏和索尼那块被称为micro-LED技术下的显示屏,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micro-LED显示屏。业界人士多倾向于是mini-LEDCOB技术下的产品。

 

据了解,三星在micro-LED上取得一定的进展,预计到明年在CES 2018展会就会展示首款Micro LED电视。业界指出MicroLED应是指1-10微米的LED晶体,而三星MicroLED电视的LED晶体在100微米左右这应该是mini LED不太适合在智能手机等小尺寸屏幕产品上使用,这或许三星首先推出MicroLED电视而不是手机的原因

 

由此看来,micro-LED离我们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想打架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历史是一条滚滚而来的河流,总会在某一天把我们带到抉择的节点。到底是以COB技术为桥梁走向micro-LED,还是一步到位直接迈向micro-LED呢?其实,这不需要太过纠结。我国LED显示行业拥有他人无法复制的制造优势,不需要像势单力薄的台系企业一样作押宝式发展,我们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在COBmicro-LED技术上齐头并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搜搜LED网无关。本网站对文中所包含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所有投稿或约稿,一经采用,即被视为完全授权,本网有权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形下,在本传媒旗下平台选择调用。
【版权声明】「搜搜LED」网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属于「搜搜LED」网站所有,包括在标题后表明(本刊)字的均属本刊原创并已刊登杂志的文章,本着信息共享与尊重原创作者的原则,转载必须注明来源:搜搜LED网或《LED照明世界》或《LED屏显世界》,如有发现在未注明来源的情况下复制、转载或出版,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在线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LED网 | 微峰会 | 案例欣赏 | 微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北京InfoComm China 2024展会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粤ICP备09180418号

©2014搜搜LED网版权所有  >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
 
顶部微信二维码微博二维码
底部
扫描微信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
扫描微博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