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行情使它名声大噪,但在躁动与不理性归于沉寂后,流动性和融资又步入寒冬,我们突然意识到,“新三板”并不是万能药......
近日,一家净资产仅1511.5万的新三板企业吞掉了一家纳斯达克企业引发广泛关注,这家名叫喜乐航新三板的企业让我们把目光再次聚焦到这个号称中国的纳斯达克市场领域。
还记得,2014年年初疯狂行情使它名声大噪,特别是在产能过剩、竞争激烈到“大鱼吃小鱼”的行业形势下,许多LED相关企业也开始搭上了政策的春风,跻身进入这个资本市场。但在躁动与不理性归于沉寂后,流动性和融资又步入寒冬。我们突然意识到,“新三板”并不是万能药,有些准备上新三板或者有上新三板想法的LED相关企业也在此刹住了车。
新三板火热的背后
与主板相比,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增长数量可以用“膨胀”来形容。2014年初,刚刚向全国扩容的新三板仅有356家挂牌企业,而到了年底,这一数字便成了1572家,如果上述的变化叫增长,那新三板的2015年可以称为“爆发”。
众所周知,内地的深交所与上交所其“高大上”门槛让很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而“新三板”则打破格局,弥补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缺憾和不足,使中小企业不再饱受资本市场的冷落。其进入门槛较低,企业只需满足“依法设立且存续满两年”、“ 合法合规经营”、“ 持续经营并跟股转公司解释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等三个基本条件,即可登陆平台挂牌,加上可享受政府补贴支持等诸多优惠扶植政策,吸引了众多中小企业涌入。融资成本低、方式灵活、政策支持、进入门槛较低等,使得挂牌“新三板”成为众多中小企业渡过当前困境的救命稻草。迫于生存和发展压力,一些企业纷纷“立志”挂牌“新三板”。
然而,对于已经上新三板企业来说,融资发展是第一要务,事实上,很多企业当挂牌成功之后,企业反而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走。除了缴纳各种税费,财务透明接受公众监督,管理规范化下成本增加,上交200多万元手续费之外,能够从政府获得的政策性支持并不多,融资渠道也没有打开,挂牌企业并没有很好利用资本杠杆来整合资源,在大市场深陷融资困境之时,新三板企业也是拼尽全力,或“倒逼式”认购内部消化,或屡屡借款进行融资,又或妥协于难以完成的对赌协议。“新三板”这个资本工具,成了一块牌匾、一个口号,而被遗忘搁落在某一角落。
新三板并非救命稻草
我们从本次净资产仅1511.5万的新三板企业喜乐航收购纳斯达克企业来看,截至2016年6月30日,喜乐航的净资产仅为1511.5万元,账上现金也仅有98.23万元。但是此次收购喜乐航却将全部以现金支付,这与收购所需的28.06亿元相差甚远。能够完成收购,主要得益于母公司海航集团“撑腰”,截至今年7月,海航集团的全球资产已经超过910亿美元。 喜乐航在预案中坦言,本次对GEE的收购资金将由债务融资及商业银行借款的方式募集,有海航集团“撑腰”,喜乐航的收购资金应该不用担心。
也内人士表示, 所以企业挂牌也好,收购也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能够背靠大树也无妨,除此之外,一方面,企业首先要考虑自身成长性是前提。当前LED趋于同质化,如果企业成长性不好,挂牌也没有用,挂了牌也基本上不会有交易,甚至劳民伤财,加重企业负担。
僵尸股将是常态 但退市就是唯一选择?
那么,新三板挂牌企业接下来应该做何种选择?选择退市亦或是坚守?
在外界看来,新三板挂牌企业多半是僵尸股,但诸多企业其实是一挂牌就 “不明不白” 踏上了 “僵尸股的大船,成了 “伪僵尸股”,那么退市就成了一些企业的唯一的选择。
事实上,僵尸企业的存在正说明了新三板市场的市场化,挂牌新三板并不意味着必然会有投资,投资者的关注源于企业的内在价值,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而退市也可以实现市场的优胜劣汰自我循环。以美国纳斯达克为例,从 1985年 到 2008年,该资本市场约有 1.2 万家企业 IPO,但同期退市数近 1.3 万家,净增长为负数。尽管有如此高的淘汰机制,但有 80%以上的纳斯达克公司依然是僵尸公司。
与此同时,日前,在新三板市场交易商大会上,经济学家高连奎表示,在资本市场,新三板是一块好东西,但政府的精力前一段时间一直放在主板上,导致新三板耽误了很久,很多进入的投资者都被套住了,虽然现在开始实施分层制度,降低流动性门槛,但是中国对新三板重视还是不够的。国家应尽快完善使它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市场,全国中小企业的问题也解决了,中国经济会有一个转机,而且可以引领未来30年的潮流。
因此,是否退市并非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这其中有诸多因素亟待考量。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