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LED相关上市公司陆续发布了2016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从几家主营LED封装业务的企业所发布的财报中可以发现,大部分企业业绩呈现“增长”状态。
国星光电、鸿利智汇、聚飞光电、瑞丰光电等封装上市公司营收普遍较上年同期增长一成以上,同时部分企业毛利率也较上年同期有所提高。
鸿利智汇(300219)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3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1.60%。
国星光电(002449)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05458.6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36%;实现净利润9462.1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23%。
产品结构的调整及规模效应的凸显,是封装企业上半年业绩持续向好的因素。
众所周知,上半年部分LED封装企业产品价格曾一度出现上调,似乎验证了封装行业也在回暖的事实。
两极分化格局已形成
LED行业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充分竞争,部分劣势企业及其产能逐步退出市场,随着去产能不断深入,行业产品价格降幅趋缓,行业内跨界并购频现,行业龙头市场份额和竞争能力得到强化。
不少LED业内人士纷纷表示,当前封装企业大者恒大局势已形成。
“随着人工成本日渐增长,自动化程度的完善也会越来越重要,因此,自动化改造升级成为必然趋势。”自动化设备不断优化能够带动产业进一步洗牌,从而形成强者更强,大者恒大的格局。
同时,各家封装厂都在自动化生产线方面加快布局,尤其是对于一些新的封装结构和工艺。
相比于半自动生产线,全自动生产线对利用规模降低成本以及提高产品的稳定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利用自行编程设计的点胶程序,比手工或半自动点胶的效率和良率都有较大改进。
“谈价色变”的时代已过去
一直以来,价格在LED行业都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甚至行业内曾一度出现“谈价色变”现象。LED封装价格也是如此,往年都是以50%的速度在下降,很多封装企业不能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向“消亡”。
而进入今年,封装市场逐渐回归理性,产品降价幅度明显放缓,企业间的竞争压力也有所减小。
同等品质拼价格,不同价格拼质量。“价格战时代已经过去,市场正在回归理性,使用德国、日本、瑞士、台湾等进口部件,集中精力做好几款产品,实现高要求的标准化,保证产品品质。”
技术升级成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国产LED设备的奋进,加速了LED国产化的进程,在这一过程中,中游的封装设备领域成为国产化走在前沿的典范。
如今随着封装设备国产化率越来越高,一些细分产品领域格局既定,留给设备厂商的竞争空间也日渐缩小。
如果企业不能正确把握LED封装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技术开发与工艺创新作出合理安排,则可能无法研发新的技术与开发新的产品来持续满足客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