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显示和虚拟现实(VR)成为今年热点,OLED面板也成为两者共同的选择。
除了新品展示,这里还有一场看不见的较量,那是中韩以及日本在OLED产业上资本、技术投入的不断增加。从CRT到LCD(液晶)的转型期,中国八大CRT彩管厂几乎全军覆没。
在即将到来的柔性显示时代,中国OLED产业能否不再受制于人呢?
OLED市场再升温
今年,全球中小尺寸OLED面板的市场迅猛增长。3月,苹果透露最早将于2017年在下一代iPhone手机上应用柔性OLED屏。4月,三星也称,正在测试两款可折叠的柔性屏手机,最快将于2016年底量产,并在明年上市。种种信息表明,柔性显示时代正扑面而来。
京东方(BOE)在本届展会上也推出两款4.35英寸柔性AMOLED产品——柔性臂环和可折叠显示屏,让“屏幕卷曲成手镯套在手腕,手机像餐巾纸一样折叠放进口袋”这样的科幻大片场景成为可能。
IHS分析师于宁宁告诉笔者,在经历2014年的低谷之后,全球中小AMOLED面板市场在2015年实现快速反弹,年度出货量达到2.8亿片,同比增长54%。其中,手机市场在整体AMOLED出货量中的占比为92%,成为反弹的主要动能。受益于三星显示(SDC)的中国品牌推广策略,尤其是OPPO和vivo的加入,2015年AMOLED在手机市场出货量达到近2.6亿片,同比增长48%。
“今年OPPO、vivo在渠道的销售端增长势如破竹,AMOLED在手机市场的出货量将进一步加强,而三星电子在智能手机市场销售的回暖以及华为下半年在AMOLED智能手机的布局都将对AMOLED的需求形成有利支撑,今年手机用AMOLED显示屏出货量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并带动整体中小OLED面板市场冲击3.9亿片新纪录。”于宁宁说。
群智咨询数据也显示,2015年中国市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中,搭载AMOLED面板的比重从上年的5%成长到13%;2016年中国市场搭载AMOLED面板的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将超过8800万部,占比继续上升至19%,华为、小米的旗舰高端机型也将导入AMOLED面板。
2016年一季度,三星显示的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首次在近年实现当季超越京东方,成为全球第一,而且三星显示的智能手机面板全是AMOLED。“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群智咨询的副总经理李亚琴向笔者表示,AMOLED开始在中小尺寸显示面板领域对LCD进行“翻盘”,尽管目前LCD仍然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
未来,随着VR、智能可穿戴市场的开启,特别是在iPhone新一代手机采用柔性AMOLED屏的带动下,中小尺寸AMOLED面板的需求将迎来快速增长期,并有望在2017年起继续取得更大的出货规模。
中日韩较劲
这引发新一轮的OLED投资热潮,韩国、中国、日本企业暗中较劲。
眼看LCD面板产能就要被中国大陆追上,韩国企业把未来投资的重点转向OLED。中国企业则欲进一步扩大在超大尺寸LCD面板上的优势,并迅速补上OLED尤其是中小OLED的短板,日本企业也在投资上急起直追。
据奥维云网(AVC)显示产业链事业部高级研究经理崔吉龙介绍,三星在2016年第一季度的LCD业务亏损额达到6.7亿美元;而其当季小尺寸OLED业务盈利4亿多美元,市场占有率达98%,所以三星决定收缩LCD业务,扩大自己优势的OLED业务。
从未来三年三星显示、LGD、京东方、华星光电中韩四大厂的投资项目看,崔吉龙推测,韩厂90%以上投资额都在OLED,三星甚至将会出售7代LCD面板工厂来收缩液晶阵线,而投资为550亿人民币扩大OLED产能,来满足苹果1亿片/年的订单;LGD势必会追加在小尺寸上的投资,来抢占苹果及中国大陆手机厂的面板市场。
中国企业不甘落后。京东方今年2月底公告,拟投资245亿元主要生产中小尺寸柔性AMOLED面板,预计2018年量产。中国另一家中小显示面板主要供应商天马今年5月也公告,将天马武汉的6代LTPS(低温多晶硅)TFT-LCD(液晶)面板生产线,优化为以LTPS为驱动基板的AM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生产线,也预计2018年投产。华星光电在武汉的T4项目,也在酝酿上马6代OLED面板生产线。
日本企业也在积极追赶。日本显示器公司(JDI)将投资500亿日元,于2017年春季在茂原工厂建立6代OLED面板生产线,计划到2018年每月可生产500万块OLED手机屏,参与苹果公司OLED手机面板订单的争夺。今年4月,夏普被鸿海收购之后,宣布将斥资2000亿日元投向OLED面板生产线。
于宁宁认为,目前在AMOLED领域,韩国企业保持领先地位,尤其在中小AMOLED市场,三星以统治性的地位领跑智能手机市场,并将进入iPhone供应链。透过积极的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的投资策略,三星有望成为2017年AMOLED iPhone机型的主力供应商。LGD在中小AMOLED的影响力虽然远低于三星,但为Apple Watch一代的独家供应商,LGD同样规划有积极的六代柔性AMOLED投资方案,并将与三星一道成为即将上市的Apple Watch二代以及AMOLED iPhone的主力供应商。
“日本企业,尤其是JDI,虽然在LTPS LCD产品技术上占据优势,但由于在中小AMOLED蒸镀制程布局不足,目前正在加紧实验项目,谋求加速六代AMOLED的量产。”于宁宁说,“而台湾企业中,尽管友达光电在AMOLED的量产经验上并不逊色,但其受限于新加坡4.5代线的产能及尺寸而竞争力不足,未来会否有六代AMOLED投资将成为友达能否延续其在AMOLED市场地位的关键;鸿海群创体系的AMOLED进展则与夏普的整合进展息息相关,如若进展顺利,则将加速鸿海进入苹果公司面板供应链的步伐。”
群智咨询移动智能显示市场资深分析师陈丽娟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则认为,目前,AMOLED面板几乎被三星显示器、LG Display(LGD)两家韩国企业垄断。2016年上半年深圳天马及昆山国显(维信诺)都开始小幅量产AMOLED面板,但由于产能过小,且目前主要处于技术积累阶段,距离韩厂仍然有比较大的距离。
“2018年将是中国大陆OLED面板产能大幅提升的阶段,到2020年目前所投资的OLED产线均逐步达到成熟量产级别。根据测算,2018年中国大陆中小尺寸OLED面板产能占全球比重将上升至37%,中国大陆OLED产能供给将慢慢缩小与韩国的差距。”陈丽娟说。
柔性成焦点
比拼的不只是产能,柔性显示才是竞争的焦点。
陈丽娟认为,移动智能终端市场需求庞大,加上屏幕尺寸日益变大,所以轻薄化、柔性化成为趋势,OLED有可折叠、柔性、可卷曲的特性,因此未来在移动终端市场将比LCD技术更具优势。
截至目前,全球可弯曲的手机主要在三星S6 Edge、S7 Edge上有所体现。中国手机品牌今年也导入柔性显示面板,如Vivo X play5。
目前在建以及计划新建的AMOLED生产线,均有规划柔性AMOLED产线。据群智咨询的数据,全球中小尺寸柔性OLED产能预计在2017年就会超过刚性OLED产能,这部分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三星显示、LGD对柔性面板的加码投资,2020年柔性OLED产能的占比将高达60%,后面的增长则主要来自于中国大陆面板企业京东方、天马、和辉光电等的贡献。
在于宁宁看来,目前中国大陆的企业中,和辉光电4.5代AMOED生产线的量产经验最长,并将在中兴和IVVI之后,即将加入小米供应链,成为目前国产AMOLED的主力供应商。此外,天马上海的5.5代OLED蒸镀生产线、昆山国显的5.5代AMOLED生产线,以及京东方鄂尔多斯的5.5代线都开始步入产能爬坡期,未来良率逐步改善后也将开始逐步供应市场。除此之外,信利光电的4.5代AMOLED生产线也将在今年三季度起开始进行爬坡。
针对未来更具竞争力的的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于宁宁说,包含上述企业和华星光电都有相关的规划,其中又以京东方成都6代柔性AMOLED项目进度最为积极,有望成为国内首家引入日本Canno Tokki六代AMOLED蒸镀机台的面板企业。
和辉光电相关人士告诉笔者,柔性显示技术是目前市场的热门话题。和辉光电研发的6英寸4K柔性AMOLED显示屏,今年3月在上海举行的FPD China展会上获得“创新技术奖”。在5月的CES Asia展会期间,和辉光电还展示了6英寸WQHD柔性AMOLED显示屏。据了解,今年和辉光电正计划在上海的4.5代AMOLED线导入部分柔性产能,预计2017年第二季度量产,新的6代OLED生产线计划也将在今年底启动。
京东方副总裁张宇也向本报记者表示,今年京东方推出柔性、可折叠的OLED显示面板。因为物联网时代,便携式智能移动终端的形态将会多样化,除了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可穿戴产品、智能医疗等新应用也会出现,柔性显示的需求充满想象空间。“我们与客户沟通,大家认为2018年柔性显示的需求会进一步显现”。
中国的挑战
虽然中国企业奋起直追,但与韩国企业在OLED技术上的差距仍然明显,如何才能不再被动挨打?
陈丽娟认为,国内的AMOLED产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大陆AMOLED产业化进程仍然是任重而道远。而且,三星、LGD等世界一流的大企业已投入AMOLED领域多年,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专利,并形成一定的垄断。对于起步较晚的中国OLED企业,能否在日渐残酷的竞争中生存、获利,并保持产品的竞争力,仍是未知数。
挑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产业链被日本、韩国、美国企业高度垄断,中国本土产业链尚不成熟,包括OLED的材料和生产设备,尤其是蒸镀设备,都依赖进口;二是技术积累、人才积累、专利积累不足;三是柔性显示技术储备不足,产业化速度慢。
不过,近年来国内面板厂积极发展LTPS背板的LCD面板生产线,而中小尺寸OLED面板同样也要用LTPS背板,因此为发力OLED奠定了基础。
备受瞩目的是,5月18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印发了《关于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的通知》,要求重点发展低温多晶硅(LTPS)、氧化物(Oxide)、有机发光半导体显示(AMOLED)等新一代显示面板的量产技术,建设高世代生产线;发展玻璃基板、增亮膜、光刻胶、OLED蒸镀工艺单元设备部件、蒸镀设备自动化移载系统等关键材料和设备,增强自主配套能力。另外,推动关键共性技术联合开发和产业化示范;布局量子点、柔性显示等前瞻技术领域。同时,印刷OLED技术已被列为国家“十三五”重点支持的研发项目之一。
显然,中国政府正采取积极的政策,刺激OLED产业的良性发展。
在企业层面,中国大陆企业还想在技术上另辟蹊径,欲实现弯道超车。中小尺寸OLED领域,中国企业已在缩短与韩国企业的差距;但目前,在大尺寸OLED电视面板领域,仍然由LGD独家供应,TCL和旗下华星光电在印刷显示领域积极布局,欲打破韩企垄断的局面。
据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介绍,2014年底,TCL、华星光电已联合国内多家企业,搭建起印刷及柔性显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并以“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作为该平台的运营实体。目前,聚华公司已和美国杜邦、日本住友化学、日产化学及美国柯狄等全球顶尖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多方一起加快印刷显示技术的研发及实用化。李东生曾告诉本报记者,TCL希望用三到五年时间来突破印刷显示技术,这将使大尺寸OLED面板的成本大大降低,“未来我们将像印报纸一样制造显示屏”。
此外,最近据韩国媒体报道,京东方联合TCL等9家公司共同投资美国的OLED技术公司Kateeva 8800万美元。Kateeva由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员在2008年成立,该公司可以利用喷墨打印技术直接在OLED屏上沉积一层化学物质,制造出来的屏幕可用在曲面电视、智能手机及可穿戴设备上。这种技术相对目前的蒸镀技术,可大幅降低制作成本,更有利于制作高像素和高寿命的OLED产品。而此前,三星也曾参股了这家美国OLED技术公司。
于宁宁认为,虽然目前中国中小AMOLED产业依旧处于追赶的阶段,但是相较于过去的aSi(非晶硅)LCD和LTPS LCD投资而言,已经明显缩短了与台湾地区及日本企业之间的差距。对于国内企业而言,如何在设备就位后尽快进行良率提升,特别是提高蒸镀的经验,有效供给市场将成为其能否完成弯道超车的关键。此外,关键材料设备配套和未来柔性相关工艺,也将会是国内企业所需面对的挑战。
奥维云网(AVC)显示产业链事业部高级研究经理崔吉龙则指出,OLED世代会来临,但不会太快,更新快的主要是小尺寸。小尺寸和大尺寸的工艺相差很大,比如三星在小尺寸方面比较成熟,但在大尺寸上迟迟做不了技术突破。目前大尺寸只有LCD能以几十万台/年的产能生产。所以,未来几年可能出现小尺寸AMOLED主流、大尺寸LCD主流的局面。
“对应这个局面,中国产业有充足的产能和技术准备。至少再过5年以上出现OLED绝对主流局面的时候,按照中国大陆现在的投资速度和政策的扶持力度,那时候OLED技术也应该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不会出现被动挨打、受制于人的局面。”崔吉龙乐观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