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爱上时尚可穿戴热潮来袭
想象一下,我们身边的眼镜、手表、水杯、桌椅、衣服、腰带等任何一样东西都有可能“活”起来,这并不是痴人说梦,可穿戴设备不再只是人体的附属品,而是会更智能、更深入地影响并改变我们的情绪、行为,甚至是生活。
众多可穿戴设备已经成为全场惊艳的产品。业界普遍认为,从2016年开始,可穿戴设备发展将提速。市场调研公司高德纳预计,至2016年,可穿戴智能电子产品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并有望引领未来的潮流。
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可穿戴设备研究报告》显示,从2016年开始,部分垂直领域的巨大潜力将开始释放,可穿戴市场将正式进入启动期,预计2016年可穿戴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元。
截至2015年,中国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仍处在探索期,表现为各类产品规模均有限,消费市场尚未成熟。而从2016年开始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基于健康大数据的服务类产品逐步成熟,产品差异化将加大。
从2019年开始,市场将进入高速发展期,商业模式逐渐完善,产品被消费市场接受,健康大数据服务更加成熟,产品更加细分。2022年进入市场成熟期,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发展趋于成熟,进入门槛提高。
从产品角度看,2015年,谷歌推出头戴手机盒子Cardboard,苹果正式发布Apple Watch,SONY发布虚拟现实头盔,给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注入了强心剂。同时,三星、英伟达、爱可视、卡尔蔡司、雷蛇都发布了虚拟现实产品。
而在中国,华为、小米、中兴、盛大、百度等企业的产品覆盖智能腕带、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大朋、暴风科技等企业也发布了虚拟现实产品。
如果将目前已经问世的可穿戴设备进行盘点,基本可以分为四大类:第一类,运动和健康辅助的Jawbone Up、Nike+Fuelband、Fitbit Fle等;第二类,可以不依附于智能手机的独立智能设备Apple Watch、三星Gear、华为智能手表等;第三类,作为互联网辅助产品的谷歌眼镜和百度Eye类产品;第四类,与物联网密切相关的体感设备,如无线臂环MYO等。此外,非主流的功能性产品还有拐杖、轮椅、绷带、书包、服装等。
2016年,可穿戴产品将迎来新一波的创新热潮,尤其在VR/AR领域,已经聚集了大量的资本与创新者。相信2016年,可穿戴产品的创新将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