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密集走访市场,收获良多,感慨良多,其中最重要的体会就是渠道商开始由最初的迷茫陷入整体恐慌。
当行业整体出现下滑时,渠道商在积极地寻找办法,他们拓宽产品线,提升服务品质,压缩自身利润空间,努力在市场上“降价保量”,但即使如此,这种美好的愿景还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一捅就破。
目前不是终端网点嫌产品价格高,而是自身销量也在下降,“没有销量”成了大家的口头禅。在单个网点出现销量下降的情况下,迷茫的渠道商们开始坐不住了,于是“扩大片区”成了最强的声音。
在厂家强调渠道下沉的同时,渠道商要求扩大权限区域,看似无可厚非,实际却是自陷于更大的泥潭。
首先渠道扁平化是趋势,精耕细作是首选,在区域固定的情况下,只能想办法提高单店销量,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办法。只不过原有的那些老办法,包括促销(变相降价)、降价(直接降价)、送货到门(或提高送货频率,降低订货要求)等等,在新问题面前已经有了抗性,起的作用越来越小,我们需要找出新的方法来。
其次,终端网点的恐慌传染给了渠道商,由最初厂家坚定的执行者,变成了市场政策的摇摆者,要求扩大片区就是典型的心理变化表现,在利润下降的同时,由于无法解决稳定利润的问题,渠道商开始将嘴由下游转到上游,试着与厂家叫板,与上游争利。我们都清楚,在产品流通链上,每一个环节都有着相对稳定和固定的利润空间,这种相互倾轧,势必会造成市场份额的进一步下降。近期国内几个一线电工品牌频繁更换经销商就是很好的例子。
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什么呢?我们发现,在旧有的市场开发中,厂家更多的是和渠道商做沟通,而把和终端沟通交给了渠道商,这种传导首先在效率上就打了折扣,同时在专业程度上更是打了大大的折扣,在厂家到渠道商再到终端网点的流程中,厂家和渠道商都没有办法单独影响销量,只有终端网点可以通过自身改变才能争取到销量,进而实现正循环。
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节点在终端网点上。在流程上,厂家要打通链条最后一公里,在引导上,厂家要因地制宜对口培训,在竞争力上,厂家要教会终端网点打组合拳。
厂家作为上游,首先就要清楚,你的产品要销向哪,销量在哪,你的战场就在哪。培训好你的终端网点,是眼下最为重要的紧迫的工作。